今天上午我首度站上立法院議事堂,向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個人質詢。
以前都是在電視機前觀看國會答辯,如今自己走進議場、站上質詢台,說不緊張是騙人的,但為了客家語言文化傳承,我不會退縮,因為這是我的責任和使命。
在此,我想感謝辛苦的助理群,因為有他們徹夜整理資料,傳達我的理念訴求,才能完成今天的質詢。
關於部分媒體報導賴院長與我之間,就「台語」是否等於「閩南語」的討論,我想在此做個簡單的說明。我在質詢時指出,「台語」等於「台灣母語」,涵指原住民族語、客語、華語、閩南語及台灣手語等,亦即台灣人使用的語言,這點與賴院長提到「台灣人所講的話就是台語」概念並無衝突。
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國家,台灣歷史也是各族群共同奮鬥的紀錄,因此在討論何謂「台灣母語」(台語)時,我認為應該納入華、閩、客、原及台灣手語等語言,這也才是對多元族群文化的尊重,也才能彰顯台灣這片土地上珍貴的豐富美好的價值。
我想感謝賴院長與一同列席的客委會主委李永得,就我的質詢內容給予回覆,並承諾復振母語時,政策會朝語言平等方向進行。
回想1988年「還我母語大遊行」,這是客家人第一次走上街頭,爭取講客家話的權力,30年過去了,客語仍是一個亟需被搶救的語言。由衷期盼母語成為國家語言後,國家力量積極介入,立基於各族群平等的態度,透過跨部會政策整合(如國發會統籌)傳承母語,讓母語真正進入公共領域,傳承各族群之命脈,奠定台灣文化之根基。
#蔣絜安 #賴清德 #台語 #母語